暑期研修第三日: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林州红旗渠时如是说。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8月19日上午,葡萄京2023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一环,就是实地参观红旗渠和红旗渠纪念馆。大家从“红飘带”开始进入踏上红旗渠,一路沿着蜿蜒曲折的红旗渠,步行约4公里后,到达“青年洞”。一路上,大家被当时林县人民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矢志修渠的感天动地事迹所折服。
当时的林州叫林县,地处河南北部,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县山高、石多,外面的水无法流进来,缺水成了祖祖辈辈的梦魇。县志记载,500年间,此处发生过100多年次旱灾,其中30年次写着“绝收”。客人来了,喝掉一碗水,这家人吃饭就只能吃干的。1959年,一场严重旱灾再次“席卷”林县,不仅河道断流,水库也见了底。林县人民迫切需要水,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1960年2月,林县发布《引漳入林动员令》,一项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工程正式启动,红旗渠开工当天,恰逢元宵。开工后,37000多名村民扛起铁锹和石镐,浩浩荡荡奔赴浊漳河。
经过艰苦的十年鏖战,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线竣工。林县人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硬是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条件上,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引来了“水龙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当地有效灌溉面积从建渠前不到2万亩迅速上升至54万亩,被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
下午,大家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大家边走边看,边看边听讲解,不时在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图片面前驻足细看,详细了解当时修建红旗渠时的艰苦环境和奋斗精神。大家看到:面对极端贫乏的条件和环境,林县人民显示出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千人千双手,万众一条心。党委给任务,坚决要完成”。在遇到困难时,林县人民显示出了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强烈乐观主义,“山硬硬不过决心,困难吓不到英雄;任你山高石头硬,铁山我也要钻个洞。”最后,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的林县人民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下,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炮声隆隆浓烟起,悬崖绝壁壮士忙。一双大手改山河,太行顶峰人造江。”
通过考察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以“一切为了人民,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宗旨,领导全国人民去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通过考察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等,大家充分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加注重增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实地考察红旗渠后由衷地说:“半个世纪之前,林州人民怀着改变生活面貌的必胜信心,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这个人间奇迹,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同样也感天动地。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非常了不起。‘红旗渠精神’是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学院院长李正军在参观完纪念馆后表示:“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来说,红旗渠都不啻为中国治水史、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是中国当代建筑史水利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实现梦想,既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也要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更要有脚踏实地、创造条件并奋斗到底的精神。”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后,大家来到马家庄的刘邓大军司令部参观考察。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市西部 20公里的西蒋村,原是清末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解放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曾在这里设临时司令部,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6月 22 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此院的堂屋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刘邓大军的三点重要指示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中央军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慑南京的作战任务。6月 30 日刘邓大军在张秋镇至临濮集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略进攻的序幕。通过考察马氏庄园,大家不仅感受传统开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更学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心。(谢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