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成功申遗是对历史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中国从2014年3月提名参与申报到10月9日最后申报成功。在此期间日本至少3次阻扰并认为遇难者的人数难以确认,并且日本外务省认为教科文组织不应该被“政治利用”。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本当时执行的是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石原莞尔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
首先对苏联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取而代之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与苏联谈判,不与其交恶。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东印”(荷属殖民地东印度群岛,是如今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供应,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日本30年代早期的计划中还有海陆军联合攻占武汉的计划,但在石原的这个计划中,鉴于中国政府的实力已有所加强,日本已经放弃了一旦开战就攻占武汉的计划,因为那是日本国力所不允许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8月至11月,中国军队在上海与日本上海派遣军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月惨烈而胶着的战争。
南京大屠杀成功申遗是对历史的尊重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遗。
在南京大屠杀申遗过程中,日本政府对南京大屠杀档案审议提出反对和质疑。
这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总共11组,这是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最珍贵的史料,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翻阅这组档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日军的铁蹄正疯狂地践踏南京城,城市满目疮痍、百姓惨遭屠杀,昔日繁华的古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伤痛。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日本军国主义仍然百般抵赖,故意颠倒黑白、歪曲历史,企图掩盖战争罪行。如此丑陋的行径和嘴脸,不仅中国人民不答应,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不会答应。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伤疤,在国际史学界,它还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一起被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
经过漫长的8年申遗之路,南京大屠杀终于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记忆”,使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战争文献档案的保护变得更加完整、全面和具体。
南京大屠杀让世界人民了解侵略战争的真实面目,致力于捍卫人类尊严、珍惜世界和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京大屠杀成功申遗,使血色底板上的城市记忆、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这不仅是对世界和平最有力的维护,是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告慰,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历史终于结成印记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标志着一切的纷争终于尘埃落定。不管日方如何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就在那里;不管有多少人刻意忽视南京大屠杀,历史就在那里;不管有多少人开始渐渐淡忘南京大屠杀,历史就在那里。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了,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一场战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历经78年的历史荡涤终于结成了一道印记,成为世界人民永远不能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标志着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已经成为世界共识。
申报“南京大屠杀”为世界记忆遗产,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样,都是铭记历史、开拓未来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类的一场浩劫,对全世界具有启迪意义。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是世界对历史存在的正视,是在当前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郑重警示。
从国家公祭到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一道深深的印记,时刻提醒世界人民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残酷性,让我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 。(纲要支部)